欢迎来到培顿出国学涯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培顿动态  >>  免费招募|培顿老师解读:托福听力、雅思写作两大难关如何攻克?

免费招募|培顿老师解读:托福听力、雅思写作两大难关如何攻克?

文章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10-14 浏览量:290
文章摘要:那些能做好一件事的人,往往也能做好别的事情。 这是培顿在优秀学员身上发现的规律,并不是说他们比其他人聪明多少,只是他们能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保持专注

那些能做好一件事的人,往往也能做好别的事情。

这是培顿在优秀学员身上发现的规律,并不是说他们比其他人聪明多少,只是他们能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保持专注。

全力以赴,用这四个字形容这些年轻而热烈的生命再合适不过了,同学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拼尽全力学习,可事实上,一旦他们决定了考取雅思托福,就会按照培顿老师的指导和规划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是对时间负责,更是对人生负责。你尽了多少努力,人生才会有多少可能。雅思也好、托福也罢,只要你下定决心,就能在培顿挣一个好成绩。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现在秋意正浓到了上课提不起精神的时候了坚持住雅思托福在向你招手海外高校正在向你抛出橄榄枝这篇文章是今日份儿的答题技巧有关托福听力和雅思写作拿走不谢!

更多内容公开课的老师会重点讲解哦~

公开课堂时间

10月13日  9:30—10:20  朗勤校区

10月13日  13:30—14:20 联营校区


你看这是培顿Z新的托福高分学员榜单在培顿雅思、托福考试就要得高分

 

托福听力备考技巧

1、练习真题

在托福听力备考过程中,要充分熟悉托福听力真题。

2、听文章次数要限制

如果一篇听力文章听了好多遍还是听不懂,而你还是执着的一直听下去,这只说你是在浪费时间。这时我们就要去找原因,是因为连读、词汇不认识还是习语不懂?课后把你之前没有听懂的内容进行重点复习,直到掌握。

3、背单词

托福词汇是整个托福考试的基础,无论是托福考试的哪一个科目,你都需要掌握足够量的词汇。在听力考试中,真题练习中的名词要背,因这些都将会是听力文章中长对话的重要特征。

4、同时做题

做托福听力正确的做法是先看题,然后边听边做。你能听懂文章的大部分意思,基本可以做对题。

5、研究真题

托福听力考试中的每一类题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你对真题有研究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什么类型的题目,它的答案和文字中哪个单词是有密切关系的,长对话的答案一般会出现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的,其实这和阅读是一样的。

 

雅思写作备考技巧

1.重视修饰语与中心词

英语的修饰语,如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等皆放在被修饰语的后面;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长短、繁简,皆置于被修饰语的前面。体现了直入与螺旋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

①The scientist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are looking for the efficient methods to make the air clean and protect it from the pollution by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harmful waste gases.

②We appreciate your words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汉语“有关我们两国关系的谈话”,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是中心词在前,修饰语在后。“有关我们两国关系”,同样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相反。

 

2.句子特征不容忽视

英语句子开门见山,其主谓结构是全句的“纲”,后叙事,从近到远,新近发生的事先出现,重心落在句首。汉语句子一般以逻辑关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一般先叙事,后下结论,由远及近,重心落在句尾。这种差异体现了直入与螺旋的不同的思维方式。

中国学生往往写出下面的句子:

1. When I stayed in Guangzhou last month, you helped me. I am grateful for that.

2. Tom’s mother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o years old, so he did not remember her.

3. After we left China in 1959, the natural calamities happened one after another for three years in the country. While we read about it at home, we had been dismayed.

英语思维方式,以上几句要改写成:

1. I am very grateful for your help to me during my stay in Guangzhou last month.

2. Tom did not remember his mo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o years old.

3. We had been dismayed at home while reading of the natural calamities that happened one after another for three years after we left China in 1959.




0